我跟你一样,有上班恐惧症,大概有十年没怎么上班了,中间断断续续上过几个月,都是去一段时间自己就不想去了,说白了还是社交恐惧症!以前没结婚的时候,就感觉一到上班时间,经常性迟到!要么就是幻想去上班,万一自己生病怎么办,万一不想干想辞职怎么办……有几次非正常离职,工资都没结明白[泪奔]后来结婚生子,在家带孩子休息了几年,没什么技术没什么学历,又自由散漫惯了,更不想上班了,但还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后找了份工作,干了大概三个多月,真的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可能也因为那份工作跟孩子分开,去了外地不习惯造成的,中度失眠,抑郁焦虑等等!后来就辞职,中间休息了一个月左右,找了第二份工作,大概又干了三个月辞职了,休息了三个月,重新去做第二份工作,这次坚持了五个月,还能坚持下去的,因为跟新来的主管起冲突,被穿了小鞋,愤而辞职……然后过年休息了三个月,接着找到了第三份工作,又是干了三个月左右,家里有事,休息了四个月才去[捂脸]干了四个月,累的腰间盘突出,休息了半个月感觉养好了,结果上了一天班又不行了,后来就辞职休息到现在,整整一年了……这两天以前同事给我介绍了份工作,说让今天去看看,结果昨晚都激动的睡不着,总在想万一不行怎么办,万一我要生病了怎么办?万一迟到了怎么办[捂脸]今天去看了看还行,说明后天培训,然后正式上班,但我还是忐忑啊,这不凌晨12点了,还激动的睡不着觉[泪奔]我跟老公商量着要不不去上班了,其实是我在试探他,结果他来句,爱上不上,不上正好,你挣的钱又不给我,我还得伺候你[捂脸]因为之前我说如果上班了,晚上谁做饭啊?都是六点下班,都是累一天回来了,我老公说他做饭[捂脸]
现在的你和我一模一样。终于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了[泪奔][泪奔]。
除了没工作,还负债,没钱还,暂时连工作都没什么机会。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和你很像,被离职后一个月都没有工作,害怕去工作,持续到现在。对于工作的期许,我已经降到养活自己就行了。
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和轻度抑郁症,人都快费废掉了,索性我还是活下来了,暂时不工作就不工作吧。
每个人的性格和天赋都不同,就决定了他将来会干什么事,我已经不对将来进什么好公司有期许了,因为不会与人打交道,不喜欢受约束,所以现在在慢慢为自己的将来想办法,决定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方向发展,尽管这个道路需要铺很久,但是这是我唯一的方向,我只是想好好活着而已,也许我能力有限,但是我还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事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
对于快25的我来说,这一刻没有想过结婚,但我想30买房,一个女生也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给自己未来多一点安全感。
请一定要好好认真的想想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未来有着什么样的憧憬,就算和大多数人不同,但是那是你将要过好的人生,你的人生只能由你自己决定,即使碌碌无为,那也是你的人生。
我以前有,不过我自己克服了,现在路边随便一个人,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感兴趣的事,我不懂的,我都会过去和别人搭话,问这问那的,结果有时候倒把别人问的不好意思了,哈哈,以前我找工作,看到合适的,总会犹犹豫豫,怕这怕那,恐前恐后的,现在不了,看到我就立刻行动,打电话询问,约面试,当然,是做好准备的前提下。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真心想招人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傲慢与偏见,人家会很真诚的和你交流,态度也很能让你接受,不会让你难堪,反而那些觉得自己公司牛逼哄哄的人,从你进门就用眼角看你的人,他瞧不上你,你也瞧不上他,事情也就简单了,哈哈,所以时间久了,我都会察言观色了。告诉你,即使一分工作,你争取不来,即使是看了别人的脸色,受到了鄙夷,那也是一种收获啊,怕什么啊,至少会让你知道,自己以后不往那个坑里跳了啊。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人都有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阴暗面和丑陋面无处不在,看你善不善于发现,说不定人家还不如你呢????????
越宅越胆小/越怕越拘束/越想越累/无论如何要学会走出去与人交流/找个工作钱多少没什么、就是充实自己/其实每个年龄的人学习东西都很快/不要错过了工作年龄可惜了大把时光
你还是没本事不够强大,身有本事就很自信。
我30多岁了,我还跟你一样呢。我之前做过保安监控室。大家都说一个小女孩儿怎么不去做前台呀,文员呀?只要我知道我不敢面对别人。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我喜欢工厂的普工,一上班儿你就低头不停地干活儿,直到下班。这种日子持续到我结婚甚至生孩子,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工作了。由于家庭的压力我不得不上班。我选择跟在老公身边帮他打杂。其实工地里的夫妻档也挺多的。比如老公是贴砖的,老婆就做一些零零碎碎的事儿。反正吧。我没办法接受去正儿八经的上班儿。
首先抱抱你,因为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给自己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今年25岁,不想出去工作,害怕出门,一事无成,因为恐惧先暂时需要在家思考如何做,挺好的,你选择把疑惑公布给大众让大众帮忙,这也是智慧之一。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真的变成一种负担,我来说说我的办法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玫瑰]
- 尝试的到人多的地方,不要在意他人目光
你可能是一个心思敏感之人,害怕别人的目光集聚在你身上,现在先暂时不要去想工作,尝试着出公园或者到本地比较少人的景区走走坐坐,不要蜗居在家被亲戚邻居他人评说,只会更加加重你对自己的恐惧。
- 试着去了解一些不需要太多社交的工作,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恐惧
社交是生活的必要能力,但也会分能力大小,工作是一定要做的,依靠自己才能赚钱,也有些工作是适合您这样子的人,如会计、编辑、IT行业、图书管理员、剪辑师、档案管理员等,术业有专攻,一时走不出来没关系,但是一直啃老就有损自己的形象了,慢慢释怀,生活社交就像一根甘蔗,初咬一口渣,但只有嚼了滋味才甘甜。
- 大胆一点,寻求你信任的人帮助,告之苦恼,有人分担也能替你解决问题
生活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去躲避,只有面对了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倾诉也是不可为之尝试的办法。找几个信赖的朋友出门一坐,畅谈你的困惑,众人拾柴火焰高,朋友在你生活里是一剂良药。自己相信自己,必须要踏出门,直击恐惧。
最后,还是希望你能走出困境,不必一下就踏出 这样只会更加加重你的恐惧 。你害怕工作但也需要工作,怎么对自己才是最好的也要自己学会想办法解决。
生活不会给你逃避的机会,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击败恐惧,内向也是人之常情 ,适当逼迫自己,如果真的不能接受,就像我说的,找个不太需要社交的工作,慢慢来,岁月给予温柔,你也要有所改变,朋友,相信你自己!
根据你的描述,你害怕社交,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障碍。
首先,请你按照我给出的标准(根据《DSM-5(案头参考书)》)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相关的问题,但是请注意,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求助。
一、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
(1)面对可能被别人审视、观看、社交互动时,出现明显的害怕或者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收到别人的负面评价;
(3)社交情况下,总是会害怕或者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在实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也会带着强烈的害怕或者焦虑去忍受;
(5)前面提到的害怕或者焦虑,显然超出了你的年龄和阅历应有的程度;
(6)前面提到的害怕或者焦虑持续至少6个月;
(7)前面提到的害怕或者焦虑给你造成了显著的痛苦,对你的生活、社交、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8)前面提到的害怕或者焦虑不是因为药物、身体器质性病变或者其他心理疾病引起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惧,但是,只有当这种恐惧达到能够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程度时,我们才能说你“患病”了,没有达到标准的话,你可能只是有一点胆怯和有一点焦虑而已。
二、怎么办?
还请你先放轻松,请你先接受自己现在“有点不好”的状态,不要责备自己,不要苛责自己,先接纳自己,然后再想办法克服,或者与它和平共处。
你可以尝试以下调节方式,如果经过两周还是没有效的话,请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求助。
(1)先从跟周围的邻居、公园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小孩子开始,与他们聊聊天,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相信你能够很快适应(或者说你其实已经能够适应)这种程度的社交;
(2)再尝试着与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异性(可以是同学、前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接触,最开始通过微信,慢慢地能够当面一起喝杯咖啡叙叙旧;
(3)等自己状态好点了,可以完善一下自己的简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专门找一个顾问帮你修改一下简历;
(4)简历准备好之后,可以在求职网上跟猎头联系联系,跟他们说说自己的情况,让他们给你推荐合适的职位,然后投简历,先投那些不需要跟别人打太多交道的职位;
(5)现在处于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先采取电话面试的方式,隔着电话,你会没那么紧张;
(6)接下来的面对面交流,你可能依然会紧张,但总比那个连门都不敢出的自己要强很多。
总之,一步一步来,可以允许自己走得慢,但绝对不要允许自己止步不前。
如果上面的方法还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话,请一定要向医生求助。记住,得了心理疾病,并不可耻,我们的心灵,跟我们的身体一样,都会生病,也都需要治疗。我曾经就因为害怕别人的冷嘲热讽,所以一个人孤独地与抑郁症抗争了十几年,并请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后来向家人和医生救助了,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人比我想象得开明,也才发现,吃药真的有效。
End.
愿你,早日走出阴霾!
我是小叶子,欢迎关注@小叶子读心理,我们一起在迷雾中寻找光明。
这与遗传跟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也与现在的人情味淡薄有关,缺乏安全感,比较自卑、胆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爱与人交流,这种性格很容易导致抑郁症,希望你太顾及别人的看法,你就是特棒的你!
其实,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有内向和外向的不同,但是没有好坏之分,有一组数据显示:我们的世界中,像我们这样的内向者占到了30-35%。
而内向者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注重深度、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孤独等,使他们更易成为卓越领导者。
25岁的你还很年轻,只是暂时失业,你也不是怕吃苦,好逸恶劳的那种人;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让你有些焦虑,这是阶段性的,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焦虑的事情,所以,你并不孤独。
性格内向,不是缺点
社会上总会给到内向者很多的标签:不爱说话、孤僻、不合群、闷、社恐……其实,内向的人也并不是说一定就恐惧社交,只是相比较起来,他们更喜欢独处。但社会似乎总对他们有那么一点点的偏见。
外向者通过社交来充电,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能量,会本能地避免独处。而内向者则相反,社交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会本能地避免跟人聊有的没的,独处才是他们恢复能量的方式。
这也是区分内向性格外向性格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但这导致了整个外部社交环境中,外向者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让内向者变得更加难以自我安置。
但是内向就会有什么不好吗?其实相比较而言,内向者像猫,对自身更加敏锐,关注内心的想法与思考,长时间的思考让他们的脑内世界更活跃,思维也更加细腻和深度,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
内向者一定要因为外部压力而变得外向吗?
科学家曾得出过一个结论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对内向者都存在误解:认为内向者普遍朋友较少,他们不需要与太多人维持朋友关系,更不喜欢进行没有涵养的交流。其实,他们只是不愿意为了交流而交流,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梳理自己想法。
从生理学层面来看:在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内向者导致紧张的相关激素水平会迅速上升,那么频繁地让他处于这个状态之下,对生理对心理都会产生更大更长期的压力。
内向者每天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是说需要就此就一定要彻底抛弃独处,寻求社交,不需要对自己进行改造。
习惯独处的人,在陌生环境中也能够迅速找到让自己独处恢复能量,这个技能可以让你在任何环境中都更具有反脆弱性。
很多心理学和神经学研究表明,性格的形成和遗传以及童年的成长环境有关,很难通过学习来改变。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长时间处于社交活动中,想要恢复内在能量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很少参与交际,他们喜欢在独处中感受到快乐。比如读书、写作、画画等。既然无法改变,接受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内向者如何发掘潜能,找到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芭芭拉·安吉丽思(Barbara De Angelis)认为,人不应该把自信建立在外在的条件之下,而应该更多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也就是哲学上常说的,“认识你自己”。
其实,内向性格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可以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这里有3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1)给自己定个目标,找到一个方向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与人打交道,我们想要突破自己,就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例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约定,如在公共场合,勇敢地表达自己,积极和人互动;那么作为奖励,在完成之后,我们可以给自己半天或者一天时间来独处,恢复被消耗的电量。
(2)建立第三者视角,观察自己
内向性格的人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容易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感到紧张,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我们自己和其他人。这样一来,原本关注自己感受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紧张感就会削弱很多。
人的性格是有可塑性的。内向型的人,可以充分利用性格的这个可塑性,在一些重要场合,尝试勇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而在平时的大多数时候,就勇敢做自己,不用刻意伪装,强迫自己戴上外向者的面具。
(3)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超性格”行为:如果我们为了刻意迎合他人,做出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一些努力,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会损坏我们的免疫系统,让我们的世界观变得消极。
所以,找到属于你的合适的位置尤为重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也可以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位置比较合适你呢?
一份适合你的工作,应该有以下特征:
你会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带着愉悦的心情醒来
你可以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你担任的的角色,会让你每天充满干劲,不会觉得疲倦和厌烦,
那么这就是你在工作中的合适的位置。当然,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找到,那就要做个有心人,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一定可以找到你的使命之所在。
结语:
内向和外向,从来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不必为自己的性格苦恼。内向更不是一种缺点,发挥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我们一样能创造自己的价值,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