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是这样的…屏蔽了朋友圈,也不看也不发了。
之前,我爱发点心情感悟或者发点摄影和绘画作品……总有些人私信我,无非是问一些图片怎么做的效果,画画工具的牌子或者单纯说很漂亮很好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复,感觉很假,还不如你给我点个赞表示已阅得了……
不明白有的人,朋友圈跟你保持冷漠,跟其他不熟的人聊的很多,但是却根据你的朋友圈私信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考虑可能跟我以前工作有关系,以前在单位做管理,一帮小同事跟我也聊的火热,自从辞职做了家庭主妇,同事之间的情分大家也是明白的,人走茶凉。那么就不要虚伪的还要私信我,说一些有的没的好么,我也挺忙的,没空回复……
再后来……生活就冷暖自知吧……朋友圈是留给朋友的,之前还能好久不见的好友彼此从朋友圈相互关心和欣赏,如今朋友圈已经变质了,乱七八糟人太多了,没必要分享了~
我就是那个喜欢晒生活日常,最近才设置了三天可见的80后老阿姨。原因是,曾经在同一个城市一起打拼的某位朋友,可能发展的没有我好,可我一直尽我所能的帮助他,可他在我的朋友圈里说些酸溜溜的话来跟我抬杠,比如,我晒旅游的照片,他就留言说我应该去吃苦。我晒周末摘草莓啊,摘樱桃的照片,他就留言说我凭什么不工作。就弄的我哭笑不得,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年了,我一直隐忍,并且这几年当中,他求我帮忙的事情我依然尽力帮他,直到最近他又杠了我一次,唉,忍不了了,也不想让他翻我的朋友圈,就设置了三天可见,自己也反思一下,以后交友注意原则,所以最近也没发朋友圈。
谢谢邀请,应该是想让自己静一静,或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有一朋友,过去玩得挺好,无话不谈,现在已在一年多没联系了,我发朋友圈也不回了,不知我做错了什么,让她恨我。
去年从另一个朋友口中得,她女儿得了癌症,已经去了,走时不到二十岁。我非常震惊,太遗憾了,如此乖巧的人,就这样说没都没了,因为长期在外,听说时都半年了。
我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慰她,过春节也送上我的祝福,也没回。朋友告戒,打电话时不能提及此事,因为她难过
每天以泪洗面,我不敢惊挠她,让她慢慢疗伤,希望能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
谢谢邀请
一个爱发朋友圈的女孩子,突然不怎么发朋友圈了。还设置三天可见。
我就是这样的人
谈谈我的感受吧,毕业之后我基本不怎么发朋友圈了。更新的频率差不多一年五六次。
我为什么不怎么发圈了?引用句歌词
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
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坦
以前喜欢分享,现在觉得自己一个人静静的享受也蛮好的。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没有那么多同病相怜。成人的世界越来越不单纯,自己生活怎么样。开心也罢。悲伤也好。自己懂得就好。别人也只是看客。
设置微信三天可见,感觉现在似乎很流行这一做法。
就像我一个同事,以前也没有注意。现在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去看了她的朋友圈,结果却发现她也设置了三天可见。
不可否认,微信设置三天可见,是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被不熟悉的人看到。但对于自己的好友来说,这种做法,却有点让人伤心。
因为微信里的朋友圈,都是一些加了你好友的人才能看到的。无论你在上面发了孩子的日常,还是自己旅游的照片,别人都会看到。
而现在因为微信的普及,你去店里、超市里买水果、买母婴用品,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老板都会让你加好友。
久而久之,现在的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广告的天下。各种卖东西的信息,招聘的信息,一滚脑地往上面蹿,让人防不胜防而又不厌其烦。
这样的人一旦添加的多了,自己分享出去的东西,就感觉有种不安全的成分在里面。因为他们跟自己并不熟,大家只是因为有利益关系才加了微信。
所以,很多人开始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微信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分组屏蔽,分组可见,也就有了现在的三天可见。
这样一来,虽然是可以起到防范作用,但对于你的一个好友来说,因为看不到你朋友圈的变化,就会感觉有点伤心,感觉自己在某人的心中发生了变化。
大家之间的联系似乎也被屏蔽了起来,为彼此带来了无形的距离感。
我是乔小惜,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关注并留言!
看到这个提问,发现自己正好有半年没有发朋友圈了。发朋友圈这种事情其实也是一个习惯,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发,一天会发几条,但是有一天如果决定不发了,也就不发了。说起,不发朋友圈的原因,大致是有几下以个方面吧:
一、朋友圈面对的人群,层次较多
觉得微信朋友层次较多,有亲人、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事、有领导、有微商、有快递小哥、有中介等等。
发朋友圈懒得分组。发一条朋友圈面对了太多人,有时候没有把握在别人眼里是不是被嫌弃的那种,就像有些人说的“屁大点事发个朋友圈”。分组嫌麻烦,不分组又觉得不妥,后来想想干脆就不发了。
省去了点赞、评论的麻烦。点赞、评论在朋友圈也成了一种礼上往来,因为朋友圈有着各种各样关系亲疏程度不一的人,有时候可能无意中的点和不点,会在某些人心里产生点想法,所以,想想就不发朋友圈,表明自己也不看朋友圈了,也就免去了点赞、评论之礼仪。
二、没有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觉得发了朋友圈,就要去“经营”朋友圈,感觉大把的时间浪费得有点耗精力。所以,选择了放弃朋友圈。
三、有了替代
有一天,折回头条来看看,发现在头条的微头条完全可以代替朋友圈的功能,而且感觉平台更大,体验感更好,所以,就彻底放弃了朋友圈。发朋友圈好像在一个小家里面,而在头条发微头条就像坐在屋外,在阳光下。
总之,一些习惯的改变,总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的。那个整天晒朋友圈的人,突然有一天开始不晒了,也是跟自己思想挣扎的行动落实。改变,无非是觉得不合适了,不舒服了,有替代了……
我是一末,欢迎关注我,与您交流情感话题,给您参考,为您解惑。
朋友圈是一个人生活的部分展示,设置三天可见,并且不发朋友圈了,则说明她不想再将自己的生活展现在大众面前了。
有多种原因。
1、曾经发的朋友圈被“杠精”酸过。
比如她发了一张自拍照,下面就有人说“P成这样也好意思发”;比如她发了一张美食的照片,下面有人说“哟,吃这么多”;再比如她发了去看演唱会的场景照片,下面又有人说“哟,真有钱”。
我们不能不承认,身边真的有类似这样的人存在,在你快乐的时候总会挑出来酸一下,刷一波存在感。久而久之,你如果没有办法直接删除拉黑这个人,那么只能减少发朋友圈的次数。
2、有的朋友圈不适合同事、上司、父母等人看。
微信有分组,但分组也很费人。如果不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心情,发个朋友圈都要屏蔽这个屏蔽那个,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发了。
因为有的个人想法,确实不适合给特殊的群体看,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为了避免,只能减少发朋友圈的次数。
3、过得很快乐。
有一句话说:“你越缺什么,越想展示什么”。
一般情况下,朋友圈除了发自拍,发美食,发旅行,更有很多深夜感悟。当失眠的时候,熬夜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受了委屈的时候,都想要在朋友圈发泄一圈,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的时候,也宣泄一番,让躺在好友栏的那些人口头上关心一下自己,寻求一个心理安慰。
但当你过得很幸福,很快乐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情绪是不存在。
比如,交了男朋友。以前总是一个人吃饭,觉得孤独,发个朋友圈展示一下,安慰自己有人看到就不孤独了。现在有了人陪,很幸福,吃饭的时候不光只是吃饭,还有跟他聊天,一顿饭开开心心的吃完了,哪里还会记得拍照片发朋友圈呢。
4、找到了新的可以宣泄的平台。
想展示的东西不仅仅只能发朋友圈,同样可以发微博,发其他社交平台。从而减少了发朋友圈的次数。
以上。
我就是时不时发一下朋友圈,如果哪天我不爱发了,那就是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或者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心已死了
我喜欢记录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孩子。但是发现有些好友却很少更新朋友圈,以后的微信朋友圈可能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少更新或者不更新,因为随便你发什么,总有人心里会不舒服,会酸。
有个闺蜜去年四月份意外去世了,我因为想她,所以隔三差五的会去翻她的朋友圈,直到去年十月份才发现“朋友仅展示最近半年的朋友圈”,心里格外失落,于是默默地把自己半年可见的开放成全部。
还有个同学,经常会和我默默比较,还会跟别的同学说我坏话,其实已经很久看我不顺眼了,有一次我就发个跟老公的6周年庆,终于憋不住了,跟别人无中生有了一番,然后随便找了个理由把我拉黑了。
所以,我认为,该记录的记录,该发的还是要发,不会真心对你的人越来越看你不顺眼,真心对你的人会一直希望看到你的动态,朋友圈是个好东西,可以辨别出什么是日久见人心。
最后附上网络上看到的一张图片,很有意思。
有太多的事情没有什么为什么可言,因为答案太多了,而你只是选择了对应你觉得对的那个答案,正确的原因请以当事人的回答为准。就好比之前看到的杨紫说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是因为加了偶像,怕偶像觉得自己太聒噪了,你如果让我想,我肯定想不到是这个原因。
有的人经常发朋友圈秀个人生活啥的,后来某一天不太想然别人看到太多自己的生活和动态,就设置了三天可见,这样也是屏蔽了一些旧信息,觉得自己隐私得到一点保护之类的。再比如之前有很多在朋友圈发孩子照片啥的,但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有可能之后会有潜在的伤害因素,然后也不怎么发表这样的动态了。
凡是做出某种行为多多少少有某种原因存在,但真实的原因大概只有当事人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就好比如果是一个从来没有发朋友圈的人突然发了条朋友圈,你觉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