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发展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定:咨询师不可以与来访者发展亲密关系,咨询师应避免与来访者有双重关系,所谓双重关系,就是你说的咨询之外的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设置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要避免除了咨询之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生活化的联系,比如微信群讨论、点赞等等。
心理咨询中有一种现象叫“移情”。在移情的作用下,咨客可能会对咨询师产生很复杂的情感投射,其实这些情感并不是真正的指向咨询师,只是通过咨询师来体现这些情感,真正指向的是咨客早年的情感、家庭、生活的经历有关。一旦咨客对咨询师产生移情关系,在咨询室外与咨询师分开的时间里,咨客的情感压力会表现的非常明显,促使他想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咨询师联系。这种情况下,咨询师与来访者有了联系,来访者的情感冲突与压力就宣泄在咨询室之外,等会到咨询室时,反而失去了处理的机会。这对咨询的设置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会重蹈来访者在生活中的破坏性模式。
但如果来访者有自杀或他伤的行为倾向或突发情况下,咨询师会预留给来访者一个紧急联系方式,强调并与来访者约定这个联系方式只有在出现某些情况时拨打咨询师才会接通。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如何看待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之外联系,比如在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评论?
心理咨询有一些规定,如只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地交流,只能是咨询关系,不能给熟人咨询,等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是有效的咨询。但事实上,很多咨询师这样坚守也没有多大的咨询效果。
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如果只局限在某特定时间范围,特定场地交流互动,一般会影响咨询效果。实际并不是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咨询,有时候,来访者在当时并没有多少感悟,或当时有问题没说,如果在咨询之后的任意时间,通过微信,qq等及时和咨询师反馈,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咨询师及时解释,肯定会提升咨询效率,唯一的问题在于这段时间的咨询费用怎么算,并不是难事,两个人协商就得了。
心理咨询取得效果的关键,是心理咨询师清楚心理疾病的形成机制,来访者的积极配合,这两点做不好,再好的咨询室,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也不会有效果。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孙恩:
从心理咨询的设置来说,咨询师应避免与来访者之间的工作外互动。
心理咨询起效的一个因素在于,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了安全、价值中立、容纳性的心理空间,咨询设置在为这种安全、价值中立、容纳性提供保障。这其中,价值中立具有深刻的含义。
咨访关系是微妙的,来访者会敏锐的察觉到,咨询师是否对自己的言论具有某种看法,因此咨询师需要保持价值中立,来访者才有足够的空间去深入探索自己的所思所想,假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某段言论,不能保持价值中立,来访者很可能就在这个层面上止步,咨询就会变成教育与被教育,而不是进一步的探索。
当咨访关系进入移情阶段,来访者可能会对咨询师的价值观与人格感到进一步的好奇,来访者可能想从咨询师的生活当中了解咨询师的生活信息,但是这种情况应当被避免,咨访关系中的移情,是来访者呈现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被设置保护,使其呈现在咨询室当中,并被咨询师给予足够关注。
倘若来访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咨询师的私人生活上,这可能导致来访偏离咨询关系的重心,咨询关系本身。咨询关系,对于来访者来说,是心灵的容器,在这里,来访的主观感受,是被容纳的,基于安全与容纳的氛围,咨询师有机会帮助来访从中立的视角重新看待自己,但私人关系则不具备这种容纳性,在私人接触当中,咨询师成为了一个具体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的容器功能是有所减弱的,因此咨询关系需要受到咨询设置的保护。
在这里提出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咨询关系,像一味汤剂,咨询的效果就在这汤剂的味道当中,私人关系很可能是一味多余的材料,破坏原有的汤剂味道,从而影响咨询应有的效果。
当来访者突破咨询设置时,咨询师应当尝试与来访者讨论突破设置的意义。
咨询设置本身,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理边界,这个边界遵守公平、平等的原则,来访者付费咨询,咨询师付出自己的时间与努力。
当然咨询设置本身的容纳程度是有限的,它并不足以承载生活当中所有的变故,设置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当来访者打破设置,尝试与咨询师建立私人关系,咨询师需要探明其背后的含义,将这次突破边界重新纳入咨询关系当中,这当然是对咨询师专业素养的一种考验,有些时候来访可能会给予较大的压力或诱惑。但无论咨询师在现实层面的难度有多大,咨询师都应在心理层面整理关系当中的心理动力——当咨询设置不足以保护双方边界时,咨询师自己心里应当知道边界,并保护咨询关系的本质,只要咨询关系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澄清动力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咨询关系的效力也一直存在。
同时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有人性的温度
一位咨询师在恪守咨询设置的同时,并不等于他成为了一种咨询机器,咨询师对咨询关系中的冷暖同样是保持敏感的,在这一点上来说,咨询关系并不会超过人性,它反而应当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涉及具体的细节做法时,每位咨询师也会因所学流派,个人成长水平,咨询风格而表现不同。但说的直白一些,咨询师不可能永远的处于职业面具之下,来访者在咨询前、咨询中、咨询后,都有可能看见咨询师更真实的品德。
10年心理学学习,一线心理咨询,行业里我的感受
每每看到这些就感觉怎么还有这样?后来想想各个行业各种人各种情况都有!所好的是,我们行业还是有非常多优秀的心理同仁的,他们有温度、有边界、守伦理!是我们行业的光!
我很感动,很认同心理咨询师仇剑崟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个行业是很严肃的!是靠很多很严肃很认真的人来把它做起来的!”
可是总有些,如提问官说的情况,这肯定不符合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或做的不是心理咨询,而是其他,如果叫心理咨询,是咨访关系,就要有伦理,其他无所畏。
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呢?下面我做些分享!
一.心理咨询是有设置的,有伦理的!心理咨询师与来访在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评论意味着什么?
设置
心理咨询设置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在心理咨询(治疗)这种特定的咨访关系中达成的界定咨访双方的角色、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包括如访谈时间、费用、疗程(短程、长程)、治疗频率和咨询(治疗)方式。
地点在咨询室,咨询室的布置也有讲究!严格的,网络咨询都要求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彼此在咨询室。如果不在咨询室,我们也要来访者选择安静、没有⼈打扰的舒适独⽴空间。私下不能见面,咨询结束就结束,没有任何纠缠。平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谈,不见面,朋友圈不点赞、不评论!是在非常干净纯洁的咨询关系下进行的!
弗洛伊德说:我们应该设想,倘若不是在此种设置下所提供的一些环境,病人就不会出现这些反应。
△心理咨询治疗开山鼻祖弗洛伊德
有很多人不重视设置,还诡辩,要那么规矩干什么?这种看法,在求助者心理存在,在一些刚入行的年轻心理咨询师身上也有。
其实,心理咨询就是一场安全的冒险,来访者在安全的区域适当地进行冒险活动成长自我。很多问题、麻烦、纠缠,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心理咨询中设置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于心理咨询行业来说,就是设置。
心理咨询的过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设置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如会面的时间、地点、频率、收费等的规定,就像是牧场的围栏,虽说给了羊群限制,但也保护羊群跑不到危险的地方去,所以设置本身对咨询师、求助者都具有保护意义的。
伦理
伦理和设置息息相关,设置就是在伦理下进行的,是检验设置的,无设置,设置怎么样,要总伦理标准去判断!每个国家都有,我国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可以去看下,特别是里面咨询关系,多重关系!
二.判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在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评论意味着什么?不符合心理咨询伦理、设置,关系不清!
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外联系,比如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评论,肯定不符合心理咨询伦理!设置不合理!那不能叫专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同于朋友的聊天!要在设置下进行,其他时间不联系,咨询结束关系就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在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评论,难以有咨询效果,关系混乱,最后问题很多!
三.心理咨询师如何避免?
心理咨询师首先要专业学习、个人体验、督导、人格成长,她就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咨询伦理肯定要学习的!多年经验和观察,也只有专业学好了,才能容易坚持伦理,没学好专业只有搞偏方、野路子,自然就会违背伦理,冒风险!
那么在咨询第一次就给说明设置,固定时间谈,其他时间不联系(危机干预)!是单纯咨访关系!不能有双重关系!不一起吃饭,朋友圈不点赞评论(心关注),遇到啥自己尝试去面对,想说的记下来,咨询时间谈!这样来访者也不会点赞和评论你,免得他不知道点赞评论你没回复,而不理解!我们来访者都会做到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当然不会自己去点赞和评论来访者的朋友圈!
下面的一些介绍帮助大家今后做心理咨询提供一个参考!
四.请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看心理咨询师是否有伦理设置,看心理咨询师学习背景、个人体验和督导、自己感觉、问!
五.哪里可以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呢?
心理咨询师有的个人执业、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医院、有的在机构!在这些地方都可以找得到,看是否符合上面条件,符合就是靠的必要条件!接下来就看你们是否匹配不,合适不?
我很认同心理治疗专家李子勋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每个咨询师都有他最适合的来访者,一位咨询师就曾说:“我最适合那些与我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就像两个物体,震动频率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共鸣。
理想的咨询就像谈恋爱,要双方都找到感觉,在同一频道互动,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你在选咨询师,咨询师也在选择来访者,当然,一个咨询师的技术越成熟,经验越丰富,适合的范围会扩大。
如果一个咨询师非常适合你,那是一种机缘;如果他没有接受你或你没有接受他,不一定是谁的错,也许只是频道各不相同。
六.来咨询的人关心价格、效率、效果,简要说明!
除了上面说的,找到靠谱的,适合的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伦理设置下咨询外,做心理咨询还需要知道一下几点,这是我们常遇到的:
1.免费心理咨询无效
△心理学家杨凤池老师也免费心理咨询无效
依照国际惯例和行业规范,心理咨询是不可以免费的。因为心理咨询是求助者以“租用时间”的方式换取咨询师抚慰心灵的精神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关系。
花钱了应该享受到专业服务,而不是非专业的!包括纯净的咨询关系,咨询环境!而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显然不是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免费,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不能立竿见影
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8~10次,每次40~50分钟。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问题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时间形成的,心理咨询一般十几次,几十次不算长,就算是精神分析几百次也算长,我才几百小时而已。
北大心理学老师徐凯文说:关系不到,适合不到,太快还有害!
心理大咖曾奇峰也说过:心理咨询中最浪费时间的是快。
心理学家李孟潮说:精神分析属于少数人的活动。适合做精神分析来访者的人必须:有时间、有修养、有钱、有痛苦。所谓“四有”新人。
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收费不一,会根据咨询师自己的成本投入,咨询经历和资历来收费的。
那么来访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就好!有的来访者太急,那一次就好,那得不到帮助!
3.心理咨询效果的产生
效果的产生是个过程,来访者本人会有直接感受,咨询师也可以评估,第三方也会看到!
那有有效果,弗洛伊德早说过,要在设置下进行!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咨询效果可想而知!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我们如何疗愈痛苦,走进心理咨询室!
现在很多人有条件选择心理咨询服务。美国医生特鲁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用在身体健康上适合,用在心理咨询上也适合!
李孟潮说: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我这个行业,就是针对正在发病的病人,和将要发病,还没有发病的人工作的。人生每个阶段,都带来创伤和疗愈,无论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幸福是种能力,取决于你是否会从创伤中转化,转化出爱、智慧和自由,对人生历程中正常的创伤感到心满意足。
也就是说人人都可做心理咨询,在美国有两人是每个成功者需要的,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医生。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做心理咨询,请选择靠谱的。微信群讨论,朋友圈点赞不能算正规心理咨询!它不符合伦理设置!
愿朋友们找到靠谱的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获得心理学的帮助,享受满意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在伦理设置下工作,以上的介绍希望对要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一些参考!
在专业、伦理、设置、签订咨询协议,才叫正规心理咨询!您做的是心理咨询吗?
设置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在心理咨询(治疗)这种特定的咨访关系中达成的界定咨访双方的角色、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包括如访谈时间、费用、疗程(短程、长程)、治疗频率和咨询(治疗)方式。